今晚和大家分享一点说话用语上的小技巧吧,保证简单且实用。 我很早就知道说话是有技巧的,但一直也没太当回事,直到后来看了综艺辩论节目上蔡康永的说话,才真正意识到这是一门很重要的社会技能。 举个例子,辩论赛通常都是甲乙双方轮流发言,具有很激烈的对抗,所以正常情况下你一开口,对方就会自动进入备战状态,很难沟通,更不要提说服。 但蔡康永这时会说一句特别有水平的话:“接下来我给大家说一下另一种可能性,诸位可以听听看,然后问问自己要不要接受它。” 其实这话的意思和“对方辩友你说错了,你闭嘴吧,大家听我给你们讲啥是对的。” 没什么区别,但蔡康永这么说就会让听的人觉得舒服,没有那么强的攻击性,会放下戒心,也更容易被说服。 接下来的几年我也开始注意这方面的技巧,并且应用到每天的写作里,但是今晚我并不想事无巨细都写出来,那样会很长,你们也没有耐心看。 我打算就说2个我认为最最最常用也最最最实用的小习惯。

1、尽量少用、慎用、不用反问句。

反问句是攻击性极强的句式,我多次意识到,两个人之间沟通的敌对情绪往往都是一个反问句引起的。我举个例子,比如有人反对我的观点,这个时候我说: “你觉得我看多的观点仅仅是因为我仓位高吗?” 自带攻击buff...对方一听就容易来劲,如果回呛过来,争论很容易进一步升级。这时改成陈述的语气就会好很多,比如: “你大概是因为我仓位高所以觉得我才会看多,并不是呀。” 这话也是反驳,但就温和的多,可以让讨论在低烈度的情况下继续进行。 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次,我在写文章以及和你们互动的时候,已经敲好了反问句,但我都刹住车,特地改成陈述句再发出去,因为我不希望增加夜报沟通中的攻击性。只有那么少数几天我情绪不佳,没忍住,然后读者马上就会因此察觉到,在后台问我是不是心情不好,我就会警醒自己要淡定。 另外如果你实在没忍住用反问句,句末那个字尽量不要用吗,改用吧,攻击力会自动打5折。

2、在沟通时尽量少用我、你,多用咱、们。

这也是另一个很重要的技巧,一段说服性的话里,如果我、你这两个字每多用一次,博主和读者的距离感就会+1米,所以尽量少用。 比如“我昨天晚上的夜报就给你们提到过今天大盘会有风险” 变成“昨天晚上的夜报提到过今天大盘会有风险” 你们细细体会一下,前者就像是老师在教训成绩不好的差生,但后者就像是朋友之间在沟通,感觉和谐多了。 另外就是我会更加注意用咱和们这两个字,用的越多就会显得更有亲和力,具体的例子就不举了。 …… 好,就说这些,小精简的内容方便吸收,说的多了记不住就等于没说。如果你真的能够在平时的交流中注意这两点,会发现身边的人突然都变的nice了。 有人可能会说,攻击性磨平后我会不会成为一个没棱角的人? 确实有这样的问题,但在社会工作中只有那些很有实力的人才配拥有棱角,周围的人因为畏惧他的实力而去妥协棱角。但咱们大部分都是普通人,普通人太有棱角只会给自己的社交带来更多的摩擦成本,自己掂量吧。 注意,上一句我要是把咱们换成你们,这篇文章基本就白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