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ile: root - text - article - 2016 - 09 - zhangxiaolong-weixin.txt
Tags: 马化腾, 张小龙, 微信, Wechat, | 中文 | Home Page | Category: Success | 793 Views, 33672 Search Bots | 1836 Characters
| Browse | Archive
Tags: 马化腾, 张小龙, 微信, Wechat, | 中文 | Home Page | Category: Success | 793 Views, 33672 Search Bots | 1836 Characters
| Browse | Archive
最近和一个创业者聊天,他愤愤不平地说张小龙做微信这么牛逼,为什么不出来自己创业,非要给马化腾打工?
由此我陷入深思,离开了马化腾,张小龙还能不能再做出一个微信?
能或不能,不必急于下结论,我们可以先从张小龙的经历聊起。
“张小龙是天才”,他身边的人都说,象棋、围棋、台球、编程,张小龙无论是干什么,很快就能通过刻意练习,成为圈子里最厉害的人物。
张小龙给很多人的印象是优秀却孤僻的技术大神。腾讯的员工说,张小龙是一个生性孤独的人,和马化腾一样,不爱言谈,烟瘾很大。他排遣寂寞的方式也蛮高端,大学时期就经常深夜一个人到湖边钓虾,现在则是经常是一个人听着音乐玩高尔夫。
张小龙,1969年出生于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——湖南邵阳市。
从小就是学霸,领悟力惊人,1987年考入华中理工大学电信系(现华中科技大学)。
1994年毕业,张小龙硕士学位,此后从事软件开发,他开发了一款优秀的邮箱软件——Foxmail。当Foxmail上线后,很快就拥有了300万用户,成了中国用户量最大的软件,张小龙也因此成了业界小有名气的程序员。更有趣的一个对比是,张小龙的 Foxmail如日中天时,马化腾的QQ还不到10万用户。
张小龙是伟大的程序员,同时也是清苦的艺术家,他开发的软件有几百万用户,却没有靠这个产品赚到一分钱。好友周鸿祎就经常批评张小龙:“Foxmail要加广告,要盈利,OK?” 张小龙总是会反驳:为什么要加广告?用户爽就行了。
张小龙将Foxmail比喻为他精心雕琢的艺术品,但由于没有想到很爽的盈利方式, 2000年只得把Foxmail卖给博大公司,并任公司副总裁,拿到1200万后,张小龙买了一辆车,去了一趟西藏。
2005年,逐渐没落的博大公司再次将Foxmail卖给腾讯,张小龙也一同被卖到腾讯,担任广州研发部总经理,负责QQ邮箱。程序员是一碗青春饭,他已经快四十岁了,这是命运给他的第三次机会,也为微信以后的成功埋下了萌芽。
2011年时,雷军的“米聊”横空出世,10万、20万、50万、100万,米聊如大火蔓延一般抢占QQ的用户,马化腾也从未感到如此大的危机。腾讯内部也炸开了锅,到底是用QQ去竞争,还是开发新的产品?
最终马化腾一拍桌子,决定搞“双保险”。立即成立两只特种部队与米聊打生死战,A队叫Q信,B队就是张小龙负责的微信。张小龙以前是负责QQ邮箱的,对社交其实不如其它人擅长。但老板一声吼,属下抖三抖,十几人的团队就在张小龙的带领下,拼命地撸代码。
当时雷军做米聊的时候就判定,如果腾讯来做竞品的话,估计要半年;马化腾对张小龙说:“最多两个月,必须上线!”
而张小龙没日没夜的加班,只用了一个月,第一版微信就高调问世了。
互联网行业里有句术语叫“临界点”,10个人中有5个人用你,就会吸引到第6个人,剩下的4个人也会被吸过来,如果竞对率先达到临界点,那第二名就必死无疑。滴滴打车因为这个临界点理论,已经烧了100亿美金才换来今天的市场。
为了早日爬过临界点,马化腾举全公司之力,为微信拉用户,将QQ、手机上的用户全都往微信上导,还斥巨资买下各大App下载应用的头版头条强推,三个月的时间,就与米聊打成了平手。
强推之后,也开始有了“自来水”,微信增加了“附近的人”这一陌生交友的功能后,用户口口相传,微信的下载量出现几何倍数式增长,后来又加入“摇一摇”、“朋友圈”、“公众号”,米聊这时已经完全跟不上节奏了,而且雷军的重心也放在小米手机上,米聊也就草草了之,最终,这场战争以微信的完胜而告终。
张小龙与尘世无争,对名利无感,只在乎情怀,这样一个人却做出了中国互联网最成功的应用——微信。如今微信的估值高达800亿美金,是腾讯市值的一半,而且还在不断攀升。
有一个著名的产品经理说:如果拥有腾讯的资源,就算是一坨屎一样的App,我也能让它有一百万的下载量。这话虽粗却不假。
太多人因为微信认识了张小龙,也因为微信神化了张小龙。从他的经历来看,在加入腾讯之前,他只是落魄的程序员,加入腾讯之后却能扶摇直上,这完全可以说他的成功三分靠打拼,七分靠腾讯。可以料想得到,如果张小龙离开腾讯自己做社交产品,很难获得与微信同样的成功。
我们从李一男的身上也能印证这个道理。
张小龙与李一男,经历惊人的相似
湖南诞生过很多技术天才,最重要的两位,就是前面所写的张小龙,和27岁就登上华为副总裁宝座的李一男。
张小龙,1969年出生于湖南邵阳市;李一男,197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。
张小龙,1987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;李一男,1985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。
张小龙,2005年加入腾讯公司;李一男,1993年就加入华为公司。
张小龙被马化腾提拔为腾讯的副总裁,花了9年;李一男被任正非提拔为华为的副总裁,用了6年。
虽然经历相似,但从履历中就知道李一男比张小龙更加天才,成功得更快。
但2016年,张小龙依然是腾讯的副总裁,年薪2个亿;而李一男却因为涉嫌暗箱操作股市,现在已经在监狱里面壁思过。为什么李一男和张小龙,经历如此相似,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?
因为中间有一段经历不一样,李一男在2001年离开华为后,创立港湾公司与华为竞对,后来被华为彻底打压至死。然后各种跳槽,郁郁不得志,最近创立的牛电科技,到现在也没多大动静。
到底是英雄造时势,还是时势造英雄,
我想,应该不用我再拿马克思来征服你了……
Tags: 马化腾, 张小龙, 微信, Wechat, | 中文 | Home Page | Cateogry: Success | 793 Views, 33672 Search Bots | 1836 Characters 由此我陷入深思,离开了马化腾,张小龙还能不能再做出一个微信?
能或不能,不必急于下结论,我们可以先从张小龙的经历聊起。
天才的程序员,孤独的艺术家
“张小龙是天才”,他身边的人都说,象棋、围棋、台球、编程,张小龙无论是干什么,很快就能通过刻意练习,成为圈子里最厉害的人物。
张小龙给很多人的印象是优秀却孤僻的技术大神。腾讯的员工说,张小龙是一个生性孤独的人,和马化腾一样,不爱言谈,烟瘾很大。他排遣寂寞的方式也蛮高端,大学时期就经常深夜一个人到湖边钓虾,现在则是经常是一个人听着音乐玩高尔夫。
张小龙,1969年出生于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——湖南邵阳市。
从小就是学霸,领悟力惊人,1987年考入华中理工大学电信系(现华中科技大学)。
1994年毕业,张小龙硕士学位,此后从事软件开发,他开发了一款优秀的邮箱软件——Foxmail。当Foxmail上线后,很快就拥有了300万用户,成了中国用户量最大的软件,张小龙也因此成了业界小有名气的程序员。更有趣的一个对比是,张小龙的 Foxmail如日中天时,马化腾的QQ还不到10万用户。
张小龙是伟大的程序员,同时也是清苦的艺术家,他开发的软件有几百万用户,却没有靠这个产品赚到一分钱。好友周鸿祎就经常批评张小龙:“Foxmail要加广告,要盈利,OK?” 张小龙总是会反驳:为什么要加广告?用户爽就行了。
好产品不赚钱,只得两度“卖身”
张小龙将Foxmail比喻为他精心雕琢的艺术品,但由于没有想到很爽的盈利方式, 2000年只得把Foxmail卖给博大公司,并任公司副总裁,拿到1200万后,张小龙买了一辆车,去了一趟西藏。
2005年,逐渐没落的博大公司再次将Foxmail卖给腾讯,张小龙也一同被卖到腾讯,担任广州研发部总经理,负责QQ邮箱。程序员是一碗青春饭,他已经快四十岁了,这是命运给他的第三次机会,也为微信以后的成功埋下了萌芽。
米聊横空出世,小龙临危受命
2011年时,雷军的“米聊”横空出世,10万、20万、50万、100万,米聊如大火蔓延一般抢占QQ的用户,马化腾也从未感到如此大的危机。腾讯内部也炸开了锅,到底是用QQ去竞争,还是开发新的产品?
最终马化腾一拍桌子,决定搞“双保险”。立即成立两只特种部队与米聊打生死战,A队叫Q信,B队就是张小龙负责的微信。张小龙以前是负责QQ邮箱的,对社交其实不如其它人擅长。但老板一声吼,属下抖三抖,十几人的团队就在张小龙的带领下,拼命地撸代码。
当时雷军做米聊的时候就判定,如果腾讯来做竞品的话,估计要半年;马化腾对张小龙说:“最多两个月,必须上线!”
而张小龙没日没夜的加班,只用了一个月,第一版微信就高调问世了。
互联网行业里有句术语叫“临界点”,10个人中有5个人用你,就会吸引到第6个人,剩下的4个人也会被吸过来,如果竞对率先达到临界点,那第二名就必死无疑。滴滴打车因为这个临界点理论,已经烧了100亿美金才换来今天的市场。
为了早日爬过临界点,马化腾举全公司之力,为微信拉用户,将QQ、手机上的用户全都往微信上导,还斥巨资买下各大App下载应用的头版头条强推,三个月的时间,就与米聊打成了平手。
强推之后,也开始有了“自来水”,微信增加了“附近的人”这一陌生交友的功能后,用户口口相传,微信的下载量出现几何倍数式增长,后来又加入“摇一摇”、“朋友圈”、“公众号”,米聊这时已经完全跟不上节奏了,而且雷军的重心也放在小米手机上,米聊也就草草了之,最终,这场战争以微信的完胜而告终。
张小龙与尘世无争,对名利无感,只在乎情怀,这样一个人却做出了中国互联网最成功的应用——微信。如今微信的估值高达800亿美金,是腾讯市值的一半,而且还在不断攀升。
但如果张小龙没了腾讯,还能做出跟微信一样的产品么?
有一个著名的产品经理说:如果拥有腾讯的资源,就算是一坨屎一样的App,我也能让它有一百万的下载量。这话虽粗却不假。
太多人因为微信认识了张小龙,也因为微信神化了张小龙。从他的经历来看,在加入腾讯之前,他只是落魄的程序员,加入腾讯之后却能扶摇直上,这完全可以说他的成功三分靠打拼,七分靠腾讯。可以料想得到,如果张小龙离开腾讯自己做社交产品,很难获得与微信同样的成功。
我们从李一男的身上也能印证这个道理。
张小龙与李一男,经历惊人的相似
湖南诞生过很多技术天才,最重要的两位,就是前面所写的张小龙,和27岁就登上华为副总裁宝座的李一男。
张小龙,1969年出生于湖南邵阳市;李一男,197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。
张小龙,1987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;李一男,1985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。
张小龙,2005年加入腾讯公司;李一男,1993年就加入华为公司。
张小龙被马化腾提拔为腾讯的副总裁,花了9年;李一男被任正非提拔为华为的副总裁,用了6年。
虽然经历相似,但从履历中就知道李一男比张小龙更加天才,成功得更快。
但2016年,张小龙依然是腾讯的副总裁,年薪2个亿;而李一男却因为涉嫌暗箱操作股市,现在已经在监狱里面壁思过。为什么李一男和张小龙,经历如此相似,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?
因为中间有一段经历不一样,李一男在2001年离开华为后,创立港湾公司与华为竞对,后来被华为彻底打压至死。然后各种跳槽,郁郁不得志,最近创立的牛电科技,到现在也没多大动静。
到底是英雄造时势,还是时势造英雄,
我想,应该不用我再拿马克思来征服你了……
Related Articles
©2006~2024 SteakOverCooked - 0.00694 Seconds(s) - 3574.627 KB/s - 14 Online Memory: 500.27 KB
18:54:01 up 13 days, 18:33, 2 users, load average: 0.98, 0.86, 0.73 - Server PHP Version: 7.4.33
How to Cook a Perfect Steak? | <meta name="robots" content="noindex, follow" />
18:54:01 up 13 days, 18:33, 2 users, load average: 0.98, 0.86, 0.73 - Server PHP Version: 7.4.33
Comments (0)
Read & Write - Normal - Mini - Post - All Comments - Statistics
Be the first one to comment this page !